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发那科资讯 > >巨头67亿美元入场,达芬奇不再是一枝独秀,手术机器人明年有望进口替代

巨头67亿美元入场,达芬奇不再是一枝独秀,手术机器人明年有望进口替代

时间:2020-07-28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1999年,首台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 问世,迄今过了20年。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非万能,主要 应用 在心脏、胸、泌尿、妇科、结直肠、儿科和普通外科等学科,但在这20年间的巨大成功使其成为了手术机器人的代名词。 全球66个国家及地区部署了超过5000台达芬奇手……

 

  除此以外,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生命科学部门Verily与强生外科医疗器械部门Ethicon在2015年成立的Verb Surgical一直致力于研发智能外科手术平台,希望能够为外科领域带来颠覆式创新。

 

 

  尽管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还未获得认证,但包括微创医疗、思哲睿和精锋医疗在内的国产腔镜机器人目前已经进入到临床验证阶段,预计在2020年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就有望上市,从而打破达芬奇的垄断态势。

  在以往,网络延时对于VR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随着5G的成熟,VR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算是扫清了一大障碍。

 

 

  最后,器械巨头进入手术机器人领域还与自己的布局有关。目前,医疗器械设备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十分明显。器械巨头通过收购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快速入场,将其与自己的强势业务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此举可以加强优势业务,并能够刺激现有业务并带来增长亮点。

 

 

  借助VR设备,医生可以实现对病人体内纳米手术机器人的控制,从而完成精细的微创手术。通过VR头盔透视病人的身体内部,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灶,从而提升手术效果。一旦遇上突发情况,医生也能够凭借虚拟现实技术更为便利地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微型手术机器人的配合下,降低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治愈率。


  根据动脉网统计,上述四家前十大医疗器械公司在1年内豪掷67亿美金砸向了手术机器人,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度刷新交易纪录。手术机器人在2019年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AI让手术机器人更智能

  目前的手术机器人存在体积过于庞大、成本高且人机界面不友好等主要缺点。目前,行业正在进行攻关,力图在这几个方面更进一步。从2019年的行业发展来看,手术机器人技术上呈现出下列趋势。

巨头67亿美元入场,达芬奇不再是一枝独秀,手术机器人明年有望进口替代

 

  与此同时,2019年还有数家手术机器人初创企业完成了融资。当然,由于较高的技术门槛、较长的研发周期,处于初创阶段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在融资额上并不那么突出。不过,仍然也有Think Surgical这样融资额达到1.34亿美元的大笔融资出现。与此同时,器械巨头近年来的大手笔收购虽然加剧了竞争,但的确也对初创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作为手术机器人的龙头企业,直观手术一直紧随技术趋势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改进。2019年,全新的单孔手术机器人达芬奇SP通过FDA认证,并很快在2019年通过了第二次FDA认证,显示了直观手术对其的重视程度。

 

  2019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西班牙医生Antonio De Lacy在巴塞罗那会议中心通过5G视频连接到医院,对医院内患有肠道肿瘤的患者提供了远程手术指导。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通过5G技术进行远程辅助的手术。

  其次,现有手术机器人的局限性使其在手术中所占比例并不高。达芬奇虽然声名在外,但价格高昂,单台价格20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达芬奇机器人的维护成本极为高昂,一年维护费大致在200万,且线驱动等耗材每使用10次就强制要求更换。这使其在全球部署的数量也不过5000台左右,且5-10万元的手术价格也并非普通人可以承受。

 

  相对巨头们的财大气粗,发那科机器人维修,规模稍小的企业无疑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补足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不足,研发当然是手段之一。在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网站公布的2019年全球最重视研发(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的医疗器械企业TOP10中,研发费用占应收比例最高的TransEnterix便是一家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

  在这些政策的刺激支持下,国产机器人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