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02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攻坚和行业的进取,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事实上,在公共服务、金融、学校、银行等各领域,服务机器人智能识别早已深入行业,帮助解决身份识别、AI人脸迎宾等难点问题,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不仅如此,在这些场景下,FANUC机器人维修,人脸识别技术有了更广泛、深入的落地应用,从智慧教育的电子云班牌,刷脸进出寝室楼、图书馆,食堂刷脸支付,各类场所的刷脸门禁、刷脸考勤,FANUC机器人维修,甚至到银行安全认证、VIP客户身份识别等,不一而足。而虹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正在加速人脸技术在各场景的快速落地。
远传技术研发打造的“小远”智能服务机器人在虹软人脸识别算法的加持下,已成功应用于公共服务、金融、通信等多个行业领域。
智慧之眼,人脸识别落地呈爆发趋势
杭州运河广场,一个智能识别人脸、可实现AI人脸迎宾的服务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气。这是上城区公安分局小营综合服务大厅“上班”的“小远”机器人,日前专程赶赴杭州公安110警营开放日活动现场,到“最多跑一次”专区,为群众提供身份证补办、咨询等智能服务。
在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上班”的小远机器人
2017年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AI机器人已经走到我们眼前,进入日常生活。其中,服务机器人作为应用场景较广的落地产品之一,发展态势尤为猛烈。人脸识别作为机器人智慧之眼的核心技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应用。
当下,服务行业更加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业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远传技术以“服务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了服务业关键性产品——智能机器人,机器人示教器维修,从而达到需求融合、体验升级的最终目的。
在大量服务机器人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进程中,机器人维修,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发那科机器人维修,然而部分玩家受困于资本或技术,逐渐退出市场或转型。沉淀下来的厂商,其商业模式逐步清晰,相关服务产品已进入用户生活并稳步普及。
提质增效,机器人开启智能服务模式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小远智能机器人
技术的迭代升级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要素,视觉AI技术让智能机器人能够聪明地“看到”,这无疑对机器人的发展和商用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人脸识别作为智慧之眼的核心技术,让机器人能够“认”出你是谁,识别性别、年龄,消费者也更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买单。
据悉,目前“小远”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经在杭州上城公安小营综合服务大厅、临海市行政服务中心、杭州时代小学等多场景中投入使用,搭配不同的业务系统与服务内容,提供人脸迎宾、智能交互、业务办理等服务。对于首次前来的客户,“小远”机器人便会主动打招呼,智能识别其身份、性别、年龄等信息。而对于多次出现在面前的客户,“小远”机器人可智能识别出其为“熟人”,便不会重复招呼问候。对此,与机器人互动体验过的人都纷纷点赞,称有机器人的帮助,办事更快更便捷。
高效融合,人脸识别促机器人体验升级
2012年,中国国家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将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
远传技术正是这样一家在“AI+服务机器人”领域率先布局的科技创新公司。此前,浙江远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传技术)借助虹软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人脸识别技术融合到机器人管理应用平台中,打造看得准、交互好的全面型机器人智能服务,为各行业提供全新的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行业,虹软早已行动。相关产业分析报告显示,自2019年起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未来五年内,国内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将达 1000 亿元。虹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开放人脸识别离线SDK,为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落地应用降低门槛,实现产业革新。未来几年将是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与普及的关键之年。想要在这波风潮中实现商业变现,对中小创新创业企业来说,寻求关键技术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