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由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仍缺乏强大的关键组件,比如控制元件、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因此,目前国产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平均约70%交到了外国供应商手中。再加上采购数量相对较少,本地机器人制造商的采购价格远要高于全球领先的公司。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计划,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难题有望通过培养强大的国内供应商得到缓解,而这项计划的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中国制造业需要引进外国的技术来完成技术升级。对于领先的外国工业自动化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其中一些企业正在中国部署自己的最新技术。外国的小型自动化供应商也陆续跟进。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企业积极的海外并购战略,以及它们的创新潜力。
机器人示教器维修,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在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机器人的同时,机器人主板维修,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参股控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快速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比如美的集团投资收购了德国库卡94.55%的股权。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发那科机器人维修,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工业机器人优势日渐凸显 中国制造业将强势突围为了应对日益提高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形势,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开始改变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自动化,子锐机器人维修,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而工业机器人的优势也日渐显现。
除此之外,推进重大标志产品率先突破,包括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机器人主板维修,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等;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第也表达了他的担忧:“如果现在不把握市场,若干年之后,再要想夺回比较难,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了。”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密度也由5年前的每万人拥有11台增加到每万人拥有36台。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9万台,同比增长26.6%。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2.9万台,同比增长30.9%,高于外资品牌同比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