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3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工业园区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行政的、市场的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区或者称产业群集。工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1979年我国首次设立蛇口工业区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业园区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根据工业园区发展规模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由于工业园区种类繁多,其产业结构、环境污染以及管理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针对工业园区类别划分众多不一。根据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种类划分为综合类工业园区、行业类工业园区、脉产业类工业园区。
近些年来,工业园区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布局,各式各样的创意产业园、高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等)数量从2011年的219家增长到2017年的483家。截至2018年2月,国家级高新区共156家,国家级经开区共219家。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纳入计算的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7%。2017年1-9月,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339亿元,同比上升10%,占全国比重为8.57%。由此可见,工业园区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总的来说,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其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升级的承载作用不断凸显。但随着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不断弱化,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和反思。
工业园区发展趋势
首先,依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的重要模式。结合上述对工业园区的分类,综合类园区仍旧是我国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的主导模式,也将是我国环境污染预防的重点控制园区类型;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的需要,特别是一次性资源的日益枯竭,静脉产业类园区将成为我国今后实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重点发展类型园区;行业类园区将随着区域性资源的发展的限制以及区域产业综合性发展的需求,将逐步结合现有的核心的行业,通过生态工业延伸产业链和废物链,逐步引进行业上下游和相关企业,逐步向以主导行业为主的“类综合类”园区发展。
其次,随着工业园区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的增强,园区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可将自身的优势向城区传递,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互动越来越频繁,于是就承载起了新的城市职能。
第三,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精准定位,明确产业客商类型,建立产业项目信息库,进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统运作,围绕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细化产业项目招商的流程和规范,使整个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性和有序性。
最后,随着工业园区经济的深化发展,园区开发已逐渐从孤立的房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从片面的硬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在打造一流硬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园区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