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7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随着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不断融合,田伟表示,骨科机器人未来将不断弥补人类能力的短板,发那科机器人维修,超越人类的能力,甚至自主完成手术的。不过他同时强调,新发展阶段下的骨科机器人将获得更多“自主”的权限,但这一切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机器是不会累的,机器人电路板维修,思维也一直是清晰的,所以它会一直保持着精准度。另外,未来医用机器人一定还会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更深入地结合,但是替代医生还面临着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金勤献说。
据记者了解,“天玑”是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公司、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也是田伟团队12年刻苦攻关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造产品。
鉴于患者病情罕见的复杂性,经院内专家讨论,认为可以利用机器人高精度的长处辅助手术成功。田伟表示,由于骨科机器人嵌入了导航系统,可以随时跟踪患者的细微变动,精度大大提高,螺钉置入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由此成功征服了上颈椎畸形这一脊柱外科领域最为复杂的手术。
因此,骨科医生们急需一双特殊的“眼睛”,可以实时三维立体地看清人体内部结构,以及电钻螺钉打入的三维过程;也急需一双特殊的“手”,可以一点不抖极其稳定,又能精确地按照“眼睛”分析出的操作路径,完成钻孔和拧入螺钉的过程。
不过,也正因为“达芬奇”在骨科手术上的短板,才诞生了我国自主研发、专门用于骨科手术的机器人——“天玑”。9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国际医用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上,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向媒体介绍了这一全国医工领域顶尖精英共同的结晶。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发展很快,但替代人类仍然非常遥远,手术机器人是医生助手的属性短期内不会改变。
征服最复杂手术
骨科手术,尤其是骨盆和脊柱的手术,由于根本不可能解剖出深部的结构,所以医生只能开一个小口,在非常有限的视野下,仅凭自己大脑中对深部组织解剖的记忆和三维想象,配合着透视机来钻孔打钉子。
王建宇为此呼吁国内医疗装备企业应着眼未来,把握机遇,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技机构、一流高校院所、临床医院以及产业联盟的联系合作,www.zr-fanuc.com,共同构建医用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提升我国医疗装备整体水平。
“天玑”引领骨科手术进入智能时代
人的能力的局限性,是临床手术长期存在的瓶颈。“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是骨科手术的三大难题。“看不见”是指医生无法看到内部结构;“打不准”是指钻孔打钉时人手操作精度不够;“拿不稳”是人手的稳定性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