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发那科资讯 > >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的影响

时间:2020-02-12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趋势是个人化拟人化智慧化的,随着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将更知晓人们的偏好,知道哪类媒介话语会产生共情效应,知道何种传播能引导人们的想法、哪种场景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一、人工智能增强……

  (三)优化国际传播中的受众反馈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人的心理图谱分为意识(conscious)和潜意识(unconscious)两大部分。人的自身感受通常比自己能够表达出来的要多得多,而人工智能则在追踪人未通过语言等形式表露出来的情绪、感受等因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眼动仪追踪了户外广告的投放效果;facial coding 基于达尔文所提出的哺乳动物表情的共同性理论,即人作为哺乳动物在表情上是不受到地域、空间差异的限制的,实现了对受众对广告情节、内容的接受强度的评估;美国神经学电影将神经科技运用于好莱坞电影工业,通过特定的仪器来观察电影观众在观看恐怖电影片时的大脑反应,并根据脑区恐惧反应的程度来量化恐惧感,并借助从具体测试获得的有效数据指导恐怖电影片的拍摄,以使影片制作达到最佳的恐怖效果,生产出更加优秀的电影 ;中国新华网未来融媒体研究院也推出了能够记录和分析观众在观看视频时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来分析视频中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片段或元素,仅需用户在观看电影时佩戴特定的腕带和芯片,即可记录其在观看视频过程中的注意力变化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基础,也为传播过程中结合用户心理和实际情况进行精准传播创造条件。人工智能可以挖掘并满足国际受众的多元需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原有的心理偏好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相对而言,西方受众偏好简洁明了、幽默风趣,中国传统用户则更偏好朴实中庸,同时在微观层面上同一对象国的受众之间可能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重视用户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的偏好,精准对焦目标人群。

  (二)满足国际受众多元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趋势是“个人化”“拟人化”“智慧化”的,随着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将更知晓人们的偏好,知道哪类媒介话语会产生“共情”效应,知道何种传播能引导人们的想法、哪种场景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第一,满足国际受众对国际传播“公信力”的需求。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公信力,人工智能将帮助媒体进一步提升自身公信力和权威性,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算法和运算的客观性和相对较高水平的科学性,可以在更高程度上摆脱主观干扰、赢得受众的信任。

 

  人工智能优化国际传播中的受众反馈,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第三,满足国际受众对国际传播“差异性”的需求。国际受众了解信息、接受外来传播的动机具有复杂性,了解对象国受众的“差异性”需求,选择最适合对象国受众的传播方式,达到使其认可、认同的目标,实现由我讲故事我传播到对象国受众讲“我的故事”甚至你我(中国与对象国)共有/共讲一个故事的转变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以其独特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优势也对后续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中国影视剧《甄嬛传》遵循美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节奏,通过补拍镜头、重新剪辑等手段将76集剪辑成为6集、每集90分钟的剧集,成功解决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欣赏习惯可能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发展,通过深度学习慢慢具备了思考与自我进化能力,由此诞生了拟人化思考的“机器人水军”,拟人化思考的“机器人水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国传播中,对国际舆论中产生一系列影响,国际舆论的引导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机器人水军”因其产生目的和实际效果不同,可以分为善意机器人和恶意机器人,善意机器人往往能够推动国际传播,而恶意机器人则会因其所带有的政治或经济目的对国际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机器人水军”能够自动识别相关贴文,伺服电机维修, 进行评论、点赞、跟帖、回复, 具有更好更即时的网络讨论参与度,智能化优势使“机器人水军”比人工水军宣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机器人水军”在多个国家都有所应用,对国际舆论产生重大影响,据美国“胶囊里”网站报道,互联网安全公司IMPV在最新发布的《2016年机器流量报告》中称,通过对全球10万个域名网站访问记录的分析,可以肯定其中约52%的互联网流量来自“自动化程序”,即机器人,网站站主在后台记录中看到的大部分访问者不是人类,而是自动执行的程序。

 

  人工智能为媒体快速、有效、精准地与海外受众建立关联提供了重要契机,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策划选题、编辑、分发的工作以及自主编辑的新闻媒体平台能精准把握海外受众差异化需求,对不同社区、社群实现从内容生产到分发的智能化构建,满足国际受众对国际传播“差异性”的需求。

 

 

  第二,满足国际受众对国际传播“即时性”的需求。当下新近发生的事实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不同新闻媒体分秒必争地进行新闻报道的情况下,机器人完成报道的速度远快于人工写作,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为技术差错,这就使得新闻媒体在进行传播特别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了更快的速度,满足国际受众即时性的需求。

  此外,现有研究发现,推特上还有大量“机器人水军”通过简体中文、英文和日文等多种文字发表推文,宣扬“疆独”、“港独”和“藏独”思想及言论,借以批评我国民族政策,并为其分裂中国的行径制造舆论氛围,混淆国际视听。 现阶段我国社交媒体中并未形成能够维护国家利益的机器人力量,但我国在开发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已经发挥出了巨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善意机器人水军,抵御外来恶意机器人水军对于舆论的干扰和破坏,争取国际传播主动权、创造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

  结语

 

  其次,它能加强对受众反馈的监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传播的去中心化特质发挥的越来越强烈,原先的受众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多向传播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实现了传播主体由少数精英向普通大众的转变,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等层出不穷,成为了严重影响传播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而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监测分析用户行为,及时判断处理垃圾信息和不实信息,加强对受众反馈的有效监测与控制。

 

 

 

  二、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增强对国际受众的认知

 

 

  第四,满足国际受众对国际传播“参与性”的需求。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受众表现出了强烈的由传统新闻时代的被动接收者、观看者转变为新闻现场的目击者、参与者的需求和意愿。传统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国际传播中受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受众有越来越强的参与传播、参与生产中的愿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具有更多受众“参与接口”的应用,鼓励受传参与。比如一些媒体机构开发的人工智能新闻生产分发平台鼓励受众为媒体机构提供线索素材,参与分发传播、协助反馈监测,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人、人与机、人与物连接起来,创造了更广泛地连接。此外,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提升国际受众参与国际传播的能力与动力,协助媒体鉴伪存真,提高媒体的生产力,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多元的体验和服务。



TA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